万书波:不忘初心 牢记嘱托 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发布时间:2017-11-03

来源:省科协调宣部

作者:刘玮

浏览次数: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十九大报告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标定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以“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阐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分“两个阶段”引领中国开启“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对十九大报告提出的重大论断和决策部署,我都完全拥护,坚决执行,抓好落实。

结合农业科技工作来讲,党的十九大报告有17处提到“科技”,是报告中的高频词之一,在“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部分,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对加强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等进行了部署。针对“三农”问题,报告首次提出一个重要的新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坚持了一个重要地位不变--重中之重,送出了一颗定心丸--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新战略的提出充分体现了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为农业和农业科技发展指明了方向。对于山东这样一个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更是如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在农业,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

当前,我省正处于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迈进的关键时期,将党的十九大的决策部署落在实处,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新动能,关键还要靠农业科技进步。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来我院视察时强调: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省农科院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将不忘初心、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坚持高站位、高标准,为山东农业继续走在全国前列提供更加有力科技支撑。

一是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总书记强调: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目前,我省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2.6%,高出全国5个百分点。科技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超过80%。党的十八大以来,我院主持完成国家级成果奖励5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5项,实现了院士零的突破,共有258个品种通过国家或省审定,27个品种和38个技术列为国家或省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为促进山东动植物品种更新换代,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我省农业科技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相比,与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需求相比,还有不少差距。大力实施“藏粮于技、藏粮于地”战略,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更为紧迫。我们也深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二是保护农业生态安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十四个方略”之一,将生态问题提到了新高度。为从源头上防治污染,我院组建了天敌与授粉昆虫研究中心,国内首创的工厂化农牧废弃物处理技术。但是,目前我省乃至全国农业生产一定程度还存在农药、肥料投入过多,水资源短缺,农业有机废弃物利用率低等问题。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专业与人才优势,重点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化肥农药减量行动、生态环境治理等技术研究,着重解决制约我省农业发展的环境难题,大力推广农业节能减排技术,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态农业生产经营体系,为我省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三是建立支撑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科技创新体系。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科技角度来讲,关键是围绕新需求,调整科技创新的方向和重点,创新农业技术体系和技术路线,编制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技术路线图,围绕新产业新业态新需求谋划未来科技发展趋势。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围绕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部署创新链,构建服务全产业链的创新体系,支撑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创新模式,全覆盖精准化无缝对接的推广服务体系,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科技人才队伍。同时,依托省农科院与中国农科院的创新工程战略合作,集聚多方科技资源,借力高端、撬动资源,解决山东农业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推动山东农业继续走在全国前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力量。 

(万书波,山东省科协副主席、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山东省科协第八届常务委员会学术交流专门委员会主任,山东省智库高端人才经济建设领域岗位专家)

 

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