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2016  /  创新的力量  /  创新力量

王荫平:不移白首心不减环保情

发布时间:2017-05-16

来源:科技报

作者:张少杰

浏览次数:

  

  64a701e2124b3c5505fd72d367c3f5b5.jpg

  在济南市社区科普大学这个平台上,讲师团的每一位成员都肩负着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公众科学素质的任务。他们就如同温暖的阳光一般,将科学知识播撒到了社区的角角落落,播撒到越来越多的社区群众之中,可以说,他们为提高公众的科学素质倾尽了所有能量。而王荫平就是济南市社区科普大学160位讲师的杰出代表之一。

  已过古稀之年的王荫平是原济南市天桥区环保局调研员,对环保科普工作可谓情有独钟。退休后,他继续发挥余热,一直将宣传环保、传播科学作为自己的社会责任。在他看来,保护环境不单单是一种政府行为,更需要全民的积极参与,尤其是民众的环保意识需要不断提高。因此,利用社区科普大学这个平台,宣传环保,唤起民众环保意识,提高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造福子孙后代就显得尤为重要且势在必行。

  2004年6月,在济南市科协的力邀下,王荫平成为了济南社区科普大学讲师团的第一批讲师。十几年来,他在110所社区科普大学分校教授“环境保护与健康”课程,共上课414次,828课时,听课人数约3万人次,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和广泛赞誉。

  相比于“讲师”这个身份,王荫平更喜欢称自己为“志愿者”,这个称呼让他服务于科普大计的白首之心更加坚定。王荫平坦言:“我们应该把学员当成是自己的良师益友、老兄弟姐妹,热情地把自己多掌握的那一点点专长和知识,介绍给他们,提高他们的生活品位和质量。只有摆正了我们与这些特殊‘学生’的位置,才能缩短台上讲课者与台下听课者的距离,才能息息相通、相互配合搞好教学工作。”

  带着这样的感情和真情,王荫平教学态度非常认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常常根据学员需求,调整、拓展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因此,他们的课程一直保持着很强的吸引力。由于社区学员文化水平、工作性质、专业知识水平参差不齐,要使他们对所授的科普知识都能入耳入脑消化吸收,就必须把现代高科技知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传授给他们。结合社区科普大学十几年的教学实践,王荫平归纳总结出“疏导式教学法”,即:立意要高,起点要实;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贴近生活,急之所急;联系实际,解难答疑。这种教学方法被济南社区科普大学在全体教师中进行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王荫平热爱科普事业,关心科普大学,就科普大学的发展提出了很多意见和建议,为科普大学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科普大学分校很多是分布在城郊结合部,王荫平的主要交通工具就是公交车,经常是辗转多次才能到达学校,即使如此,他从不迟到、早退,都能够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有一次,王荫平因眼疾动了手术,住院10余天。出院后,医生要求他至少再休息10天。那时正值新学期开学,王荫平没有请假,而是让老伴帮忙领着过马路,照样挤公交车、上讲台授课。

  不计名利、不计得失、不计报酬,传播科学、传授文化、传承文明,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为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默默做着贡献,这就是王荫平。2005年,王荫平被山东省人事局、中共山东省委老干部局、省科协授予“第三届省优秀离退休科技工作者”;2007年被济南市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授予“市优秀志愿者”;2011年建党90周年被中共济南市委组织部、市委老干部局授予“济南市‘四好’离退休干部党员”称号;连续十年被济南市科协评为科普大学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2014年被评为“金牌教师”……

  “我常常想,我们往往没有机会和能力去做伟大的事情,但是完全可以用一颗伟大的热爱社会、热爱科学、热爱人民的爱心去做平凡的事情,平凡的工作要想做好也是不容易的。”王荫平的话语虽然质朴,却掷地有声。


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