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2016  /  创新的力量  /  影像重现

临清陈宝峰:庄稼地里长出的专家

发布时间:2017-05-25

来源:科技报

作者:孙淑英

浏览次数:

  三面墙上挂得满满当当的各种培训课的主题条幅,五米长的办公桌上堆放着一摞摞的技术报告、宣传资料--这是临清市宝峰蔬菜科普示范基地培训室里每天最常见的景象。培训室由蔬菜大棚改造而成,尽管简陋,却丝毫没有影响到讲师和学员的热情,过去的几天,每天200多人簇拥在这里认真的听老师讲授大棚管理、种植技术……讲台上慷慨激昂不知疲倦的老师,就是被乡亲们亲切称作“土专家”的陈宝峰。

  锁定蔬菜种植 开辟致富新路

  曾经的陈宝峰是一个普通农民。

  但年幼的他就在心里根植了一个信念--他要改变村里这一代人的命运,就靠这片乡亲们拿汗水灌溉的土地。

  年轻的他觉得蔬菜种植可以大有作为。那个时候,信息来源渠道比较少,他就暗下功夫自学,经常是在书本、杂志上看到了,就开始自己琢磨研究,并大胆地在自己的田地里进行试验。一次次的试验给他带来了经济回报,更带来了社会认可,他被山东省科协评为山东农村科技致富能手、全国农村科普带头人。

  但陈宝峰没有满足于这些,他在不断改进种植技术,引进新品种、新成果的同时,开始在蔬菜事业上寻找更高的价值。他注册了“宝峰牌”商标,还没有来得及去各地考察、推销,“宝峰牌”就以优良的品质和稳定的产量在市场上稳稳立住了脚跟,很快就成为了山东以及周边省份绿色无公害蔬菜市场上的知名品牌。不光省内,河北、上海等地的客户也纷纷赶来预定蔬菜。淄博高青县科技局杨局长多次来电,希望他下村指导,并建立基地挂牌“宝峰”;寿光“中国蔬菜之父”王乐义也打来电话,希望让“宝峰牌”在他的蔬菜基地扎根……

  “基地+协会+农户” 科技助农一起富

  初心不泯,不忘乡亲。每次他引进了新品种、新技术,自己试验成功、形成成熟的技术培训资料后,他总会对周边菜农进行培训推广。被他引进并在全市推广的荷兰“工厂化集约化基质穴盘育苗”技术就是一个例子,他向周边群众提供的200万株无土有机蔬菜穴盘基质育苗,比农民自己常规育苗每年每亩增产60%以上,嫁接茄子苗增产100%。这种育苗技术效率高,成品苗种植之后的产量也增长了将近一倍,受益菜农喜不胜收,第二年菜农就开始纷纷预定成品苗,还主动要求到基地来参加培训。他还投资80万元承担了国家现代化农业产业化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标准化温室大棚14个,为他进行各项技术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保障,也再一次让大家对陈宝峰接下来的培训项目充满了期待。

  学习、研究、不断提升,这位农民科普带头人的思想意识也逐渐走在了时代的前端。90年代初,他就提出要建立农民科技协会。在他的努力奔走和多方协调下,1993年,临清蔬菜研究协会成立了。他在原有协会的基础上,重新注册、登记了临清市宝丰蔬菜研究协会,并聘请了十几位全国著名的蔬菜种植专家作为技术顾问,以自己创办的科普示范基地为依托,引进新品种、新技术,进行试验、示范,组织协会会员和周围群众实地观摩学习。新技术、新品种先在会员中推广,让菜农分散经营、集中连片种植管理,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管理、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销售的管理模式。效益看好后,再逐步在周围蔬菜种植户中推广。当年,菜农实现销售收入8400万元,陈宝峰的科普基地也实现了100多万元的收入。

  接着,他又注册成立了临清市宝丰有机蔬菜专业合作社,成为全国唯一国际注册批准的带有有机字样的合作社,在他的带领下,菜农们逐渐开始相信科技的力量,成员由原来的486户增加至千户之多,成功辐射带动了分布在全市的11个乡镇、86个村庄,合作社园区和会员种植面积达6000多亩,带动影响面积近3万亩。经过几年的发展,合作社已引进西红柿、韭菜、彩椒、西葫、浅水藕等40多个优质蔬菜品种,推广蔬菜先进栽培技术10余项,现代化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已经走在了全省前列,部分产品和科技成果已经达到全国先进水平,有些品种的栽培技术更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田间地头送技术 地里长出“土专家”

  科普示范基地的喜人成绩得到了领导的信任、专家的认可,更深受广大农民的信赖,陈宝峰完成了他童年时的诺言,已经真正成长为了一名蔬菜种植专家。

  近年来,他承担了省财政厅、省农业厅的秸秆反应对蔬菜新技术栽培项目,在省里上了几堂课之后,回到基地他就开始结合自己以往的实践经验,研究这种新技术并进入了严谨的应用阶段,凭借认真与专业,此次试验一举成功,并迅速传播到了1000户科技带头户进行推广,每亩增收至少5000元。

  省农业厅的一位老专家闻询前往他的基地进行考察,看到他的成功,老专家也情不自禁发出感慨:“全国搞这个项目的这么多,没有比你这儿做的好的了,而且第一年就能做的这么好,不容易。你别叫我老师,还是我和乡亲们一样称你一声陈老师吧!”

  这一声“陈老师”,背后有着太多太多的故事……

  他曾经应高唐县科技局和团县委的邀请去讲为期一天的课,许多慕名而来的农民一大早就赶到场地等候,来得晚的只能挨在院子外边。“陈老师”的课大家好像怎么也听不够,一天的培训只能改为两天。培训结束后,一位年逾八旬的老人握着陈宝峰的手不愿松开:“陈老师,你是我们的福星呀……”这就是农民们对于“陈老师”最朴实的情感。

  陈宝峰组织培训从来不怕没人来,反而每次都要嘱咐限制人数。为了更好的培训效果,他改造了一栋500平米的大棚作为农民科技培训中心,在基地培训技术,使农民能学到知识、学到技术。每年冬季,他都要组织400人规模,为期2~3天的培训;每年的3月下旬开始,他还会根据实际需要组织几场新技术、新品种的培训,场场爆满。不光集中培训,只要有人找到他,请他帮忙,他总是充满热情帮助引导。这样的老师、这样的专家、这样的热情,农户怎能不亲,怎能不爱……

  有人叫他陈老师,有人叫他陈经理,有人叫他陈主任,我们说:“您就是个实至名归的专家”,陈宝峰笑了,他说:“我是庄稼地里长出的‘土专家’。”

  


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