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先进人物

科技拓宽致富路 村社融合促发展——2019德州最美科技工作者李桂发

发布时间:2019-10-12

来源:德州市科学技术协会

作者:田国松 袁长增

浏览次数:

李桂发同志现任德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办公室主任,他作为德州市科协派出的第一书记,长期奋战在科技扶贫的第一线。2015年3月在禹城市莒镇莒镇街道担任第一书记,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在禹城市莒镇董屯村担任第一书记,今年5月初刚转任禹城市前贾村第一书记。无论在哪里担任第一书记,他都发挥科协、科技优势,利用科技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在科技扶贫的战线上做出了突出贡献。因成绩突出,李桂发同志于2017年被中国科协、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评为“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先进个人”,他还曾获得德州市扶贫工作先进个人、德州市派驻第一书记标兵等多项荣誉称号,其事迹被《人民日报》、《大众日报》、《德州日报》、山东电视台、新浪、网易等多家媒体报道。

一、普及科学提素质,助力扶贫拔穷根。一是大力提升村民科学素质。李桂发在董屯任职期间,发挥科协在科普方面的优势,向上级争取到数字科普终端安装在村中,使村民不出村就能共享庞大的数字科普扶贫网络,科普终端中播放的科技致富事例让村民有了靠科技致富的初步想法;他又争取财政一般转移支付资金和省科协资源,建设了莒镇幼儿科技活动示范室、修建了董屯村科普宣传栏,建设了400平方米的科普大讲堂,还筹措科普图书2万册,建设了董屯村科普书屋,丰富了群众精神生活,进一步扩宽了群众科技视野,提升了群众科学素养,为科技致富打下了基础。二是对接扶贫开发农技专家团。他积极对接邀请扶贫开发农技专家团,请专家来到董屯的田间地头开展技能培训、讲座等活动,为农民群众现场答疑解惑,助力贫困村科技种养殖产业的发展壮大。三是助力教育扶贫拔穷根。李桂发认识到,扶贫工作中“输血”重要,“造血”更重要,一定要把扶贫与扶智慧、扶志气结合起来。既要送项目、送温暖,更要送志气、送智慧。培养智慧教育是根本,教育是拔穷根、阻止贫困代际传播的重要途经。他以青少年群体作为突破口,与省青少年科普专家团开展合作,邀请专家来莒镇中小学开展科普宣讲活动,开阔孩子们的视野。

二、科技拓宽致富路,村社融合促发展。一是组织学习,统一干部思想。通过前期的工作,李桂发赢得了群众的信任,为早日实现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梦想,他自掏腰包,给每名支部成员购买了一台收音机,让他们带在身上,随时听农科广播,听新闻。李桂发自己出钱出车,发挥科协系统农技协、专业种植植、养殖协会众多的组织优势,带领村支部一班人及群众,多次到临邑县升华马铃薯协会、庆云县东辛店、齐河、寿光等地考察土豆、大豆、花生、食用菌的种养殖技术,让群众亲眼见到了实实在在的科技致富项目,坚定了大家科技致富的信心。二是村民自主,成立集体合作社。在外出学习的基础上,李桂发们召开村“两委”会,征求群众意见,决定以党支部为引领,成立马铃薯、优质杂粮协会及蔬菜种植合作社,采用三种方式进行土地整合:一是每亩1000元的价格流转;二是每亩500元的价格流转,另外500元入股合作社;三是村民将土地有偿托管结合作社,由合作社代种代收,群众可根据家庭情况自主选择流转形式,达到规模化种植的目的。2016年流转土地500亩,种植花生、土豆、紫麦等经济作物,根据种植品种建立了全麦面粉加工厂、食用油加工厂,注册“石磨味道”、“乡村味道”两个品牌。此举既拓宽致富路子,又解决了村民就业。仅2017年元旦春节期间,面粉、花生油销售收入就达到36万元,利润10万余元,招聘本村贫困户、残疾人6名,从事花生油、全麦面粉生产加工,为他们解决了就业问题,使他们有了稳定的收入。三是村社融合,全面惠及群众。李桂发探索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协会)+农户”的方式,坚持合作社不是大户做东的合作社,而是党支部引领下的全体村民合股、多项产业联营的合作社,实现村社融合、合股联营、利润共享、风险共担,真正让村民“人人成为会员,户户成为股东”。协会2016年实现收入20万元,按照2:5:3的分配机制,总收入的20%留给村集体,50%用于扩大再发展,30%分给贫困户及股东,确保不让一个群众在致富路上掉队。在2016年集体收入获得30500元,实现了集体收入从无到有,党支部和群众科技致富的信心越来越足。

三、合股经营聚动能,打造现代农业园。在初步品尝到科技致富的甜头后,李桂发和“两委”班子着力在提高土地效益和集约化水平上下功夫,一致认为要抓住禹城市被京津冀协同发展定位为蔬菜大市的机遇,把董屯村的出路定在村社融合合股经营上,重点放在农作物深加工上发展新型农业,建设现代化园区。一是建设蔬菜大棚,提高土地集约化水平。在上级的支持下,镇村联合建设温室大棚,目前已建成了30个大棚,一个葡萄园,合作社有偿提供产供销一体化的服务。2018年3月,园区第一批西红柿获得大丰收,亩产25000斤(每棚种植面积2亩),平均价格1.8元每市斤,每棚纯收入5-6万元,实现了群众收入翻一番的目标,与此同时村集体也收入4万多元。他四处奔走联系客商,保证了蔬菜的销路,为群众解决了后顾之忧。二是发展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李桂发带领村集体在原有面粉厂、食用油厂基础上,延伸产业链条,丰富产品品种。合作社出资6万元,建设面条和馒头加工厂,生产全麦面条、馒头等绿色食品,仅2018年临近春节几天内就取得销售收入10多万元佳绩。三是发展休闲农业,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李桂发立足董屯村实际,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美丽乡村,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董屯村正逐步实现农区变景区,劳动变运动,田园变公园,农产品变商品的美好愿景。

四、团结引领党支部,真抓实干出成效。一是深入调研,加强党建。李桂发深知,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只有依靠集体才能干成大事。为此,他在村中挨家挨户走访调研,找准问题梳理清楚;发展入党积极分子,加强党支部建设,不断增强党支部力量,依靠党支部干事创业。二是建场所修村路,凝聚党心民心。李桂发在村“两委”大力支持下,选择村中心废弃学校建设场所,并带头捐资,在他的示范引领和支部号召下,群众自愿捐款,短短半个月竟集资92500。他又带领支部选出党员支部和群众代表,成立监事会和理事会,负责场所建设和资金监管,短短一个月时间,以花费79400元低成本,就建成了208平米的7间办公场所,每平才384元,还为村民修了790平米的广场。李桂发又积极争取交通部门支持,为村建设了两条1000米的水泥路。党员群众自愿出义工建场所、修公路,没有一个村民有怨言,尽管他们累廋了,却笑了、气顺了。三是为民办事,得到群众认可。村集体有了收入后,李桂发召开支部会议,决议用集体收入给老党员、贫困户每户发放100斤马铃薯,群众每户10斤,让大家真切感觉到了党组织的温暖。他还连续三年春节自费为镇敬老院购买米、面、油、棉衣、棉鞋等物品,连续三个大年三十中午陪同敬老院孤寡老人一起过节,一系列举动拉近了党组织和群众的距离,温暖了群众的心。2017年3月,本应结束在董屯任期回到单位工作的他因莒镇、董屯村两级党员群众联名挽留,经德州市委组织部批准,又延长了2年的任期,直到今年5月初才离开董屯。

今天的李桂发已调任禹城市辛寨镇前贾村任第一书记,继续在乡村振兴、科技扶贫的道路上奋勇前进。李桂发说:“作为第一书记,真蹲实住,就能接地气;真抓实干,就能和群众打成一片;真心真意,就能提高党在群众中的威信,这样做,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目标就能够实现!”

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