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经验交流

中国海水淡化未来将大有作为

发布时间:2019-07-18

来源:中国工程院 青岛市科协

作者:侯立安 王军

浏览次数:

近年来,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迅速,至2017年,全球海水淡化总日产能达到1亿吨。其中,以色列、美国、西班牙等国家拥有较为先进的海水淡化技术,海水淡化水在其国内也有较大范围的应用。

以色列由于缺乏淡水资源,在上世纪就开展了海水淡化技术的研发及应用,自1999年起,在政府的大力鼓励下,以色列相关企业开始通过海水淡化彻底改变国家缺水的状态。2015年以色列大约70%的生活用水来自海水淡化,未来在2025年计划整个以色列的海水淡化水源将完全替代水库水源,海水淡化将100%覆盖全国生活用水要求。在美国部分缺水地区,反渗透法制成的淡化海水占市政供水89.5%,成为解决当地淡水资源短缺的重要技术;同时,美国还汇集了世界知名的反渗透膜企业,技术水平居世界领先。西班牙巴塞罗那有欧洲规模最大的膜法海水淡化工程,日产能20万吨,淡化水直接进入饮用水管网,可以满足15%~20%居民的饮用水需求。

针对淡水资源日益缺乏和海水淡化技术成本不断下降的情况,目前我国已将开发和合理利用淡水资源提升到战略层面,《全国海水利用“十三五”规划》提出:到“十三五”末,全国海水淡化总规模达到220万吨/日以上。我国海水淡化工程主要分布在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沿海城市和海岛,北方以电力、钢铁等高耗水行业工业用为主,主要集中在天津、山东、河北等地;南方以民用海岛海水淡化工程为主,主要分布在浙江等地,多为百吨级和千吨级工程。2016年,全国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131个,产水规模达到118.81万吨/日;万吨级以上工程36个,产水规模105.96万吨/日;山东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27个,总产水规模28.2万吨/日。

“十三五”期间,“一带一路”建设、蓝色经济发展等对海水淡化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海洋强国”建设需要加快提高海水淡化创新能力和装备国产化水平,增强海水淡化核心材料和关键装备的国产化能力。鼓励企业自主研发海水淡化膜材料、新型传热材料等核心材料和集成装备等关键技术,引进、扶持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水淡化技术,提高产品的可靠性、稳定性和竞争能力,推动成果转化与应用。

其次应该鼓励海水综合利用,完善海水淡化产业链。结合海水淡化工程与化工生产,推进浓海水资源化利用,提高产品附加值;探索浓海水养殖、耐盐作物培育等多产业、规模化生产模式,实现循环经济发展;开展浓海水排放环境生态研究和苦咸水淡化技术研究,支持和鼓励水生态环保产业发展;支持研制海水水处理绿色药剂。

根据《全国海水利用“十三五”规划》落实对海水淡化企业的支持政策和财政补贴机制;建设海水淡化科研公共服务平台,推动海水利用创新及产业化基地建设,及产业与学术交流。

围绕“一带一路”建设,构建海水利用国际合作机制。一是要开展海水淡化技术、学术和产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鼓励各区市建设“产学研用”合作基地、产业化联盟、技术研发中心及联合实验室,促进海水淡化产业合作与技术联合创新;二是要鼓励自主技术装备开拓国际市场,通过提高关键装备材料的配套能力,完善产业链条,全面提升我国海水淡化装备的国际竞争力,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合作项目,提升应用服务能力,扩大我国海水利用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