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先进人物

齐鲁最美科技工作者|侯保荣:中国海洋腐蚀与防护研究“拓荒者”

发布时间:2020-12-23

来源:省科协调宣部

浏览次数:

无边无尽的大海,是科学家们一直孜孜不倦探索的“战场”。对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侯保荣来说,重大海洋工程设施腐蚀防护是海洋资源开发的前提和基础。“我这辈子就想干好海洋腐蚀与防护这一件事。”作为中国海洋腐蚀与防护研究“拓荒者”,侯保荣经常这样说。

侯保荣同海洋腐蚀与防护结缘于1970年,彼时我国腐蚀防护工作才刚刚起步,海洋防腐更是一个冷门学科。起步晚、科研基础薄弱、研究几乎从零开始,他迎难而上,理清了“海洋环境中哪个区带腐蚀更严重”这一海洋腐蚀与防护基本问题。“一块铁分五段,一段暴露在大气中,一段要经受海浪拍打,一段随潮汐涨落时隐时现,一段浸在海水里,一段埋在泥沙里,在海洋环境中究竟哪个部分腐蚀最严重?”侯保荣介绍,“海水环境分为海洋大气区、浪花飞溅区、海水潮差区、海水全浸区和海底泥土区五个不同的腐蚀区带,其中,浪花飞溅区是海洋腐蚀最为严重的区域。同一种钢,在浪花飞溅区的腐蚀速度可比海水全浸区中高出3到5倍。”

浪花飞溅区的腐蚀为什么最严重?是腐蚀和防腐工作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重点和难点所在。为彻底弄清楚海洋环境腐蚀规律,侯保荣带领团队绘制出我国第一条钢材在海洋环境中的腐蚀规律曲线,认定腐蚀最严重的区域是受海浪拍打的部分——浪花飞溅区,为准确认识海洋腐蚀机理、提升腐蚀防护技术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事腐蚀和防护研究以来,侯保荣与团队取得了很多重大科学发现:科学提出“海洋腐蚀环境”新概念,指出海洋腐蚀过程不仅是一种自然现象,而且是一种环境特性;发现了钢铁锈层的自氧化作用是造成浪花飞溅区钢铁腐蚀峰形成的根本原因;发现了海水、海泥界面的电偶效应和极性逆转现象;提出不同海洋腐蚀区带合金元素对低合金钢耐蚀性能影响的回归方程式;发现了硫酸盐还原细菌在海泥和海水中的加速腐蚀新机理。

2009年,侯保荣获得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让海洋防腐这一冷门学科热了起来,有媒体把他称为“防腐蚀教父”。 “算不上‘教父’,我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工作者。”他谦逊地说。

自称“普通工作者”的侯保荣绝不普通。2015年,他获得中国腐蚀与防护最高工程成就奖。首创“电连接模拟海洋环境腐蚀实验装置与方法”;开发了新型环保型铝基牺牲阳极制造技术、适用于海洋环境中钢铁设施的锌铝合金与有机涂层结合的复合防腐新技术;研制并发明了浪花飞溅区海洋钢结构包覆防腐蚀修复成套技术、适合大气环境钢结构异型部位的氧化聚合性包覆防腐蚀技术、海洋环境腐蚀状态自动跟踪扫描系统,实现了腐蚀状态的实时监测、腐蚀状态评定及报警。出版多部专著,起草制定了《钢结构氧化聚合型包覆防腐蚀技术》《海洋钢铁构筑物复层矿脂包覆防护技术》等四项国家标准。

“腐蚀和防护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安全问题、生态问题、民生问题。”侯保荣认为,大约25-40%的腐蚀损失是可以避免的,想办法减少腐蚀损失非常重要。“重大海洋工程设施通常设计有50年甚至上百年的服役寿命,我国部分海港码头设施建成十几年到20年已出现钢筋锈蚀,年腐蚀损失大于1000亿元。”他积极研究开发海洋工程设施防腐蚀方法和监测技术,目前已经成功研发复层矿脂包覆防腐蚀技术、氧化聚合包覆防腐蚀技术、钢筋混凝土表面涂层技术、杂散电流腐蚀和防护技术、阴极保护监测与检测技术、海洋仿生防腐蚀新材料技术等腐蚀和防护技术。其中,多项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重大海洋工程设施。同时积极推动海洋腐蚀与防护技术成果的推广和转化,为国家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希望能把基础设施和重大装备腐蚀防护安全纳入国家战略,推动我国海洋防腐蚀产业发展。”侯保荣将普及防腐蚀知识、提高国人防腐蚀意识奉为己任,走到哪就宣传到哪,为海洋强国梦勤勉实践着……

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