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经验交流

加强公共卫生及重大疫情防控体系建设

发布时间:2020-05-13

来源:《山东创新智库》

浏览次数:

针对湖北武汉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2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重要讲话中强调要从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系统规划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必须加快构建国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一、完善公共卫生的法治保障体系

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动物性食品在食品中的比例不断提高,如何保障这类食品的安全,关键在于畜牧生产、居民生活中科学合理的防制程序、生产中出现问题及时处置有法可依。

建议补充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这是应对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的防控的需要。个别地方部门隐瞒和错误判断导致传染病疫情未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凸显了对重大传染病防范意识淡薄,有法可依却不依。在此次疫情中出现的诸如生产、销售假冒医药物资的;哄抬物价、囤积居奇,违法牟取暴利的;故意隐瞒、谎报病情的;造谣传谣等破坏疫情防控的行为,都应考虑纳入传染病防治法中进行细化;建议将每年十二月第二周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宣传周”或者设定“全国防疫周(日),通过广泛宣传活动,进行全面立体化传播,即不仅让广大群众知法守法,主动提高自我防护意识,了解并理解政府各项举措的法律依据,同时也让相关政府管理者明晰应尽的权利和义务,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在全社会筑起传染病防治的牢固防线,应对未来可能变异更强大、传染更可怕的病毒疫情。

建议对“人畜共患病防控立法”,这是促进我国在《国际卫生条例(2005)》核心能力建设工作的必然要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根本目的。《国际卫生条例(2005)》要求各国发展、加强和保持快速有效应对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第一条明确了立法目的是为了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尽管我国已建立了动物防疫的行政管理、监督执法和技术支持三大体系,但在人畜共患病防控工作中,没有一部有关人畜共患病的专项法律,缺乏法律保证,各部门履职不同,势必会影响防控效果。

二、加强人-动物公共卫生联动工作机制,从源头上控制重大公共卫生风险

设想如果对于源于动物致病原,在兽医流行病学领域能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和应急机制,也许此次疫情就不会发生。研究显示,人类疾病中有70%来自与野生动物的直接、间接接触。人类历史上的数次重大疫情,大多都跟“野生动物”有关。如中世纪欧洲爆发的黑死病,就是黑鼠传到跳蚤,再传人;20世纪初导致4000-5000万人死亡的西班牙大流感,可能来自于鸟类;2014年非洲再次爆发的埃博拉病毒,是源自于“丛林肉”买卖。近年来,国内高致病性禽流感、布病、猪Ⅱ型链球菌病、狂犬病等疫情此起彼伏,禽流感结核病和布病疫情反弹明显,狂犬病疫情整体也呈上升趋势。

在传染病的防治中,兽医学界不应该被忽略,建立人-动物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刻不容缓。我们已经进入了“共病时代”,动物和人类的健康之间有些疾病是同根同源。面对越来越多的人畜共患病呈现出种类多样、变异复杂、传播迅速、风险增高等特点,针对重点人群及其在密集场所进行人畜共患病联防联控的问题不断被推到舆论浪尖。因此,整合人公共卫生和兽医监测、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系统,并在动物、人类和公共卫生专业人士之间建立新的战略伙伴关系十分紧迫和必要。

目前,人畜共患病防控、公共卫生安全形势严峻复杂,涉及产业、领域多,有必要进一步明确各相关职能部门的防控和应急处置职责,明确各级有关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职能与任务,厘清公共卫生和兽医部门之间在重点环节和薄弱环节的监管职责;整合各个职能相关部门的防控和应急处置职责,健全公共卫生与医疗机构之间、人的疾病预防和动物疫病防控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长效机制,加强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效果进行考核评价体系建设;对人畜共患病防控,加强和保持快速有效应对人畜共患病防控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组织能力,提高对于人畜共患病的防控水平能力至关重要。将卫生行政执法与技术支持职能分开,必要时进行职能机构调整,对现有人-动物防疫、检疫、监督等各类机构及其行政执法职能和动物卫生技术支持机构及资源进行整合;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医与兽医一体化的公共卫生体系。疫控如果定位为科研机构,就要去行政化;如果定位是服务的预防机构,就要履行其相应职能。

三、尽快补齐中国公共卫生人才短缺的短板,切实提高公共卫生和畜牧兽医科技工作者的地位

如果公卫做得好,好多疫情、疾病可以不发生或少发生,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减少国家医疗的投入。目前,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都是5年医学专业,前三年学的内容都一样,第四年都去医院实习,只是半年专业课略有不同,但毕业后的就业和生活则就是天壤之别。做疾控,做公卫,工资待遇远不如做临床,而临床医学的医生真正参与公共卫生的机会很少,大部分人对于公共卫生的重要性还缺乏根本性的认识,成为限制我国卫生人才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现实因素。

以动物为研究对象的兽医学是生物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生命科学研究的主要阵地之一,兽医学在医学研究中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人类应对动物和人类健康以及环境的挑战方面起着越来越不可替代的作用。与动物医学相结合的实验室动物医学、病理学和毒理学等科学领域已被证明与生物医学研究的成功息息相关。医学从基础医学到临床,从药物、疫苗的研发、评估与应用均离不开实验动物和兽医学。但由于传统的偏见和认识的不足,相对于畜牧兽医的地位一直比较低,使畜牧兽医的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评价和重视。

公共卫生顶层设计和总体力量仍较薄弱。目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有11个直属单位,在职职工2100余人。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核定财政补助编制154人。以上两家是针对人类疾病和动物疫病的国家级预防控制单位。而只有中国1/4人口的美国,其国家级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有将近14000个普通员工和10000个左右的合同工,而且美国的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地位很特殊——在有公共卫生危机或类似的情况下,负责人可直接向总统汇报工作。反思国内的公卫体系,这次疫情本来是公共卫生应该冲到前线的,但是公共卫生发声很少。在疫情前线,没有处方权;组织协调,没有命令权;疾病管控舆论检查,没有惩罚权。为解决中国公共卫生人才短缺的短板,建议国家高度重视预防医学和兽医学专业,加强两个专业相关领域的交叉交流,加大我国疾病预防人才力量的培养力度,构筑更加合理的公共卫生医疗体系。设立财政专项基金,从高考填报专业开始定向培养,鼓励支持中国卫生人才和兽医人才的发展与培养。允许预防医学本科食品卫生与营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硕具有考公共卫生执业医的资格;加强专业化领导的培养和配备,改变重治疗轻预防的认识,给予公卫处方权。对畜牧兽医的作用给予应有的评价和重视,提高畜牧兽医工作者的地位和待遇。

四、对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符合病毒及传染性病原微生物研究的重点实验室,应纳入公共卫生及重大疫情防控体系,完善社会化服务功能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对科技支撑力度的加大,国内很多高校和科研院所都拥有了二级以上生物安全实验室。多数二级以上生物安全实验室设计标准完全可以满足具备传染性的生物样本的处理要求,能有效防护减少操作人员感染和对周围环境的生物污染。二级以上生物安全实验室具备通用的检测仪器和较先进的仪器设备,比如这次疫情检验用到的荧光定量PCR仪、高速离心机、高通量的核酸提取仪等,但是有的县、区根本没有检测条件,造成很多病人或疑似感染者采集的生物样本不能及时的得到检测,影响了早诊断、早隔离和早治疗。应将符合生物安全检测条件的实验室共享纳入重大疫情防控体系,定期开展样本取材、处理、检测、数据分析、生物安全等培训考核和应急演练,对纳入体系的实验室进行认证制度。在突发疫情来临时,启动应急程序,在确保检测质量及生物安全的前提下开展社会检测服务,同时还可以一定程度减少重复投资和再建设。国家应尽快厘清现有高校和科研院所符合条件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级别、数量、规模、仪器设备与人员配备,以及位置分布等基本情况,便于疫情发生时联防联动、统筹协调。做到在危急时刻,能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真正在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中发挥作用。

本文作者:

张伟:聊城大学特聘教授,山东省青年科学家协会创新创业委员会秘书长、山东省农业产业化促进会副秘书长

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