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先进人物

朱恒华:恒心事业谱华章

发布时间:2021-09-24

来源:省科协调宣部

浏览次数:

朱恒华,山东省地质调查院水文环境地质所所长,毕业18年来,他一直在野外地质第一线从事地质科研工作,主持或组织完成了3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成果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二等奖5项、三等奖3项,厅局级奖20余项,编写专著5部,发表论文60余篇(SCI/EI检索19篇),申请专利18项,软件著作权13项,多项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服务山东省智慧城市建设、地下水资源保护和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出了重大贡献。

理想恒久远

1981年8月,朱恒华出生在鲁中山区一个叫前城子的村庄。岭上岭下,分布着多处“石人”“石马”“石猴”等自然景观,惟妙惟肖,逼真的形象和生动的传说,曾令幼小的朱恒华心驰神往;再加上附近有零星的铁矿石出露,一度成为当地村民发家致富的活路,“长大后当一名科学家研究石头”的念头便油然而生。后来,他跟随父亲进莱芜城,听说城北山子后村住着一支寻找铁矿的勘探队,非要去看看,这支队伍,就是1956年从北京出发,后来成为山东省地质局第一地质队。1999年,朱恒华参加高考,如愿以偿,只是在专业选择上范围更广,当时村里的大口井水质越来越差,村民只好从周围山上引泉水吃,可由于干旱,山泉水经常断流,因此在填报具体志愿时,首先选择了地下水和环境专业。

入校不久,通过学习,朱恒华知道了村子周围的那些奇形怪状的石头,是由花岗岩风化而成,属于典型的地质遗迹;明白了山上的铁矿是“鸡窝状”分布,形不成大的规模;学习了地下水的成因和赋存规律,掌握了些许找水知识。等到假期归来,他沿着村边的山山水水跑了一圈,以后回来也是经常转转看看。17年后,前城子村终于在朱恒华的协调帮助下,成功钻探了一口百米深井,彻底解决了全村400多口人的吃水问题,该井水质优良、水量丰沛,周围后城子、天井峪村的百姓都跑来打水,成为佳话。

2003年7月,朱恒华来到刚刚组建不久具有“地质野战军”之称的山东省地质调查院,满怀为祖国、为人民奉献一切的理想,一直战斗在野外生产一线,爱岗敬业、严于律己,担当作为,负重前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获“第十七届青年地质科学奖-金锤奖”、“第三届野外青年地质贡献奖-金罗盘奖”、2019年山东自然资源“十大人物”、“山东省自然资源系统先进个人”、山东省农林水牧气象系统“工匠人物”等50余项荣誉称号,其获奖证书,摞起来足有一米高。

青春吐芳华

朱恒华参加地质工作18年来,足迹踏遍齐鲁大地山山水水、沟沟坎坎,积极发挥专业优势服务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历时8年,相继在全省16个地级市、137个县(市、区),获取了130余万条水质分析数据,排查了3300多处地质灾害隐患点,为山东省地下水污染防治、地下水资源保护、地质灾害防治、地灾规划等工作奠定坚实基础提供科学依据。那段时间,他真像“游击队员”一样,白天骑着自行车和同事们在乡间采取样品,回到旅馆后就在灯下伏案工作,经常忙到夜深人静。

为精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朱恒华又主持了投资过亿元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地质环境保障调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地下水污染调查”等项目。利用3年时间,查明了山东省海岸带地区地质、资源及环境现状,全力服务于蓝黄“两区”发展,编制的系列成果受到多地政府部门重视,为经济区重大工程建设、海岸带合理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撑,为海洋强省建设及海岸带城市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2011年以后,带领科研团队在沂蒙革命老区实施了“华北严重缺水地区地下水勘查”“山东省山丘区勘查找水定井”“沂蒙山区1:5万区域水文地质调查”等多个民生项目,成功实施了330余眼水井,解决了地方350万人的饮水难题。2019年7月25日,“地质工作服务沂蒙山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地质成果资料移交仪式”在临沂市举行,中国地质调查局、山东省自然资源厅有关领导将8年来形成的一大宗宝贵基础地质成果,郑重移交到了临沂市市长手里。朱恒华现场见证了成果资料移交并和大家一起来到当年一打井现场进行汇报,受到了大家的啧啧称赞。此前,他总结的山东“红层”地区、沂蒙严重缺水区、古河道带及咸水(高氟)区的定井技术方法、钻探工艺和找水经验,已在全省得到广泛应用推广,得到了山东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赞扬和当地缺水百姓的热烈欢迎,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无悔干地质

2016年6月,35岁的朱恒华担任了山东地调院水文环境地质所所长、党支部书记,带领全所同志继续一路前行。

近年来,作为行业领军者,朱恒华主持了多项城市地质调查项目。其中“济南城市地质调查”作为山东省首个城市地质调查项目,建立的三维地质结构模型在济南轨道交通线路规划选址起到了直接指导作用。2017年初,又带领团队研发四维地质模型,在尚无经验可循的情况下,顶着压力,夜以继日,反复讨论修改,不断调试完善,最终利用近三年的时间,呈现出了一个精彩绝伦的四维模型,该项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开创了四维地质模型建设的新纪元。2018年,与济南轨道交通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投资3000万元构建智慧地铁建设管理平台,有效推动城市地质成果的产学研用和成果转化。继任以来,积极开拓地质市场、拓展服务领域,为单位创收近5000万元,项目经济社会效益显著。2020年,协助省厅编制了《山东省城市地质工作实施方案》,并启动了“透视山东-地质信息集成与综合利用”项目,将助力全省城市地质工作上新台阶。

在同事眼里,除了“拼命三郎”的形象外,朱恒华还是一个平易近人、胆大心细、唯才是举的人。同事李双说:“朱所长对我们新来的大学生,可以说是手把手的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往往一语中的,并且不遗余力的向单位推介我们。”朱恒华认为,大学生干地质不容易,培养成人才更不容易,因此要给他们创造机会,搭建平台,别轻易流失。其实,他还经常与外单位的青年人及大学生进行交流、授课。2017年,他被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土建与水利学院聘为研究生合作导师;多次应邀为各地勘单位开展城市地质、地下水污染调查和区域水文地质调查为题的技术讲座。今年疫情期间,为共建社区捐物资、助排查,第一时间报名省委选派万名干部“进企业、进项目、进乡村、进社区”攻坚行动,持续坚守疫情一线83天。被赞誉为是“山东新一代地质工作者的优秀代表,也是年轻一代地质工作者的典范”。

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