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先进人物

李秀章:29年翻山越岭挖掘“宝藏”

发布时间:2022-05-26

来源:联合日报

作者:王楠楠

浏览次数:

“热爱地质,甘于奉献,用心钻研,敢为人先。”这是对山东省地质调查院总工程师李秀章的真实写照。在从事找矿事业的29年里,李秀章主持地质勘察项目10余项、科研项目4项,主持了多个省部级大中型项目,带领矿产勘查团队在胶东金矿、鲁西富铁矿预测与勘查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他怀揣着为山东经济发展提供资源保障的梦想,用“奋斗之笔”在齐鲁大地上提交了一份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的答卷。

奔走,挖掘“宝藏”

1992年,从西安地质学院毕业的李秀章来到山东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从事区域地质调查、矿产勘查工作,开始了他翻山越岭、风餐露宿的职业生涯。

地质行业有句顺口溜,叫“上山背馒头,下山背石头”,看似玩笑的话却体现了地质勘查工作的艰辛。李秀章介绍,“大多数时候,我们早上天不亮就出发,吃饭就是馒头就榨菜,有时天黑了还没到家。回来包里就换成了采集的矿样标本。”

参加工作的29年里,李秀章已经记不清翻了多少山,但是有些经历却记忆犹新。

一次,李秀章在泰安良庄石膏矿协助开展抽水试验。根据技术要求,从主矿井抽水,需要24小时不停地观测周围水井的水文情况。由于人员较紧张,李秀章独自一人被派往2公里以外的风井位置进行水位测量。风井的北边不到50米的位置就是一个家族的坟地。“那时候年轻,自己越呆越害怕,扔下测钟,跨上自行车跌跌撞撞地回到了矿部,好说歹说拉了一个年轻的技术员和我作伴,总算挨到了天亮。”

还有一次,李秀章在邹平开展地质矿产填图工作。在下坡过程中,有一段路程地势较陡,只能靠手脚并用一点一点地向下挪,400米的路程硬是走了将近两个小时。期间,李秀章裤子屁股上的补丁被酸枣树刺重新撕开了,他只好把上衣脱下来捆在腰上。“虽然样子狼狈,但我们却新发现一处国家紧缺的战略性矿产铜矿床(小型),太值了。”回想起当初尴尬的一幕,李秀章现在只有自豪。

付出就有收获。在沂源发现铁锌矿床;主持“山东单县铁铜矿勘查”,提交铁矿石资源量1.03亿吨;在昌邑县德胜庄地区、枣庄后利增、昌邑陈家北部等地区发现中型铁矿床4处……奔走的路上,李秀章获得硕果累累。

钻研 ,突破瓶颈

对于找矿,李秀章比别人多了一份严谨和勤奋。

去年7月份,山东省自然资源厅组织专家对莱州市大官庄地区深部金矿资源进行野外审查验收,评分95分,属于优秀级别。重大成果的取得,离不开李秀章团队的辛劳付出。

“2014年,开始对莱州市大官庄地区深部金矿进行勘查。这处金矿属于胶东金矿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勘查探度大、矿体定位难,常规方法无法定位等问题。”李秀章介绍。

发现问题就要解决。在之后的五六年时间里,李秀章日夜“鏖战”,总结矿体规律,通过源体与矿体空间分布位置来推测矿体定位,提出找矿新思路,预测矿体赋存位置,开展深部找矿,最终取得重大突破,探明该地蕴藏矿藏。

位于禹城—齐河的富铁矿区也是李秀章团队预测发现的重要矿藏区。为了开展深部普查,李秀章经常亲临现场,与勘查人员同吃同住,有时候一呆就是两三个月,对勘查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并进行工作部署。截至2021年5月,已探获了全铁品位50%——60%的厚层富铁矿。专家组一致认为,齐河-禹城地区富铁矿是山东省近年主要的战略性矿产找矿成果之一,矿体品位高、厚度大,找矿前景广阔,有望建成国家级富铁矿勘查开发基地。

从胶东金矿到鲁西富铁矿,从研发三维可视一体化模型到为济南轨道选址建立三维地质结构模型……伴随李秀章刻苦钻研的,是山东地质勘探的发展。

传承,培育人才

严谨、勤奋、奉献的工作品格让李秀章得到了后辈的尊敬和效仿,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地质专业的优秀人才。

作为一名地质勘查专家,李秀章善于团结,与年轻同志一道工作,坚持任人唯贤,发挥每位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现在,他传授过知识和经验的下属已经走上了重要岗位,为地质勘探事业作出贡献。

为了提高地质科研水平,李秀章还与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省煤田地质局、省地球生物学会等多家单位合作,不定期进行授课,举行知识讲座,将自己的所学所思倾囊相授。

“勇于探索,正直做人”是李秀章从前辈那传承的优良品质,现在李秀章又将这些优良传统传给一代代“找矿人”。“党和国家把我培养成地质专家,能够为国家找矿,培养地质勘查人才,是我应尽的责任。”李秀章说。


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