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科协:团结引领科技工作者为建设国际大都市贡献力量

发布时间:2023-10-23

来源:青岛市科协

浏览次数:

五年来,青岛市科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省科协九大工作部署,认真履行“四服务”职责,守正创新、锐意进取,团结引领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中建功立业。

一、聚焦思想政治引领,团结全市科技工作者与党同心同向同行

强化理论武装,全面筑牢思想根基。自觉把党的创新理论和习近平总书记对科协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贯穿科协工作全过程。坚持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建立健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长效机制,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全市科技界开展“同心向党、科技报国”主题实践活动,不断夯实团结奋进的思想基础。扎实推进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全市72家学会全部成立基层党组织,打造“不忘初心听党话 凝心聚力跟党走”市科协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品牌,学会党建工作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持续提升。

强化价值引领,高扬爱国奋斗主旋律。在全市科技界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增强科技工作者服务“国之大者”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光荣感。开展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举办科学家精神系列巡展200余场次、“致敬科技工作者”主题灯光秀15场,开设“科学你好”“科技对话青春”等融媒体宣传栏目,举行“弘扬科学家精神宣传合集”发布仪式,成立弘扬科学家精神宣讲团,凝聚促进科技事业健康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强化典型引领,鼓舞激励创新争先。把政治引领、学术道德建设与人才培养举荐工作有机结合,为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创新创造营造良好生态。拓宽聚才育才荐才渠道,2019年来,组织青岛市青年科技奖评选2届,评选出100名青年科技人才;组织“青岛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5届,评选出50名优秀科技工作者。举荐全国创新争先奖6人,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2人,中国青年科技奖7人,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4人,推荐12人获评“齐鲁最美科技工作者”、1人获评“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培育“榜样的力量”科技工作者事迹宣讲品牌,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浓厚氛围。

二、聚焦科技经济融合,主动融入和服务青岛高质量发展大局

搭建科创平台,精准链接创新要素。2020年成功举办了第二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这是年会第一次落地山东、第一次在非省会城市举办,围绕国家赋予青岛的开放发展战略和青岛产业发展需求量身定制了23个板块活动。举办4届青岛国际水大会和世界海洋科技大会,承办中日韩工程技术大会,推动一批人才、技术、产业项目落地青岛。举办全球海洋人才、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系列创新创业大赛。举办青岛院士讲堂,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拓宽载体。6家单位和园区获评“科创中国”创新基地,基地数量居全国首位。

创新工作模式,营造融通创新生态。设立了青岛市科技经济融合发展服务中心,成立“科创中国”青岛基金投资联盟、中国—上合组织国家国际技术交易联盟、深圳—青岛科技创新联盟,打造了一批市场化的“科创中国”创新服务平台。青岛市企业与全国学会等签署了72项合作协议,共建智慧农业创新联合体等15个产学研融通组织,建立5家全国学会服务站,6个省级学会协同创新基地,9家市级学会服务站。加强院士工作站建设,累计柔性引进102名院士,建设了全省首家“山东院士之家”,举办了2022、2023年院士山东行活动,打造服务院士和院士服务企业的双向平台。成立青岛市工程师联合体,团结引领青岛市工程科技人才服务科技经济融合发展。

组织会企对接,服务企业科技创新。针对高端医疗设备、智能家电、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中国电子学会等全国学会组织了13个科技服务团定向服务本市。主动对接30余家全国学会为本市企业园区开展技术服务、咨询等产学研对接活动60余场次。打造“科技惠企·创新赋能”学会服务品牌,组织市级学会区市行、科技专家进企业、送政策送专利送培训等系列活动,联合开展项目攻关120余项、技术培训20余场次,指导2500余家企业进驻“科创中国”平台,180余家企业利用海外专利信息资源,助力企业创新发展。

三、聚焦高端学术交流,为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注入源头活水

搭建合作平台,促进科技人文交流。协办中国化学会第33届学术年会,设立学术分会64个,专题论坛13个,同期举办新技术、新产品与新仪器大型成果展览,推动前沿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举办海峡两岸暨港澳青年企业家创新创业发展论坛、海峡两岸乡村振兴学术研讨会等民间学术交流活动15场次。举办“科创中国 智汇青岛”海外创新驿站系列路演,建设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市级离岸工作站32家、海外创新驿站10家,吸引62名海外人才来青创新创业,推动海外高端创新要素向本市加速集聚。

做好品牌培育,提高学术交流层次。举办5届青岛市学术年会,组织学术年会分会场活动25场、学科发展论坛95期、学术沙龙50场,汇集学术论文5000余篇。市科协所属学会每年开展各类学术活动400余次,为科技工作者搭建多学科、跨领域交流平台。积极引入全国学会高端学术会议,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中华口腔医学会等10余家全国学会在青举办会议。

健全科技智库,服务科学决策。建立科技创新智库专家队伍,吸纳高层次专家450余人,推荐40人成为山东省高端智库专家。举办决策咨询工作培训班4期,系统提升科技工作者决策服务能力。2019年以来,编辑《科技工作者建议》41期,其中,呈报省委省政府7期,获得省市领导批示10期。召开党政领导与院士专家座谈会2次,23位两院院士为本市发力新旧动能转换、经略海洋、战略科技力量布局贡献“院士之智”和决策参考。

四、聚焦科普供给侧改革,促进本市全民科学素质跨越提升

聚力阵地建设,助推科普均衡普惠。全国最大的综合性海洋主题科技馆——青岛科技馆建成并开馆运行。将社会公益性和机制灵活性有机结合,最大程度发挥科技馆的科普价值,成为青岛科普新地标。创建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17家,省级科普教育基地21家,市级科普教育基地258家,基层科普场馆供给更加充分。成立青岛市科普教育基地联盟,开展科普联盟矩阵活动,惠及4万余人次。支持海信探索中心等3家社会化科技馆升级改造,开展公益性科学体验活动。建成全省首家海洋科普直播工作室,直播活动累计点播量达168.93万。建设“科普青岛·智慧电视”互动点播平台,汇聚2000余部优质科普片源,供200万有线用户免费点播,科普服务有效辐射持续扩大。

聚力精品打造,活动体系日臻完善。全国科普日、大学生科技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社会影响力持续提升,其中全国科普日推出主题活动4000余场,300余万人次参与,市科协连续多年被中国科协评为全国科普日优秀组织单位。常态化科普活动供给更加丰富,科普大讲堂、科技节进校园等活动扎实开展,全市100家银龄科普课堂每年开展科普讲座1000余场次,“乡村振兴科技赋能”送科技下乡科技志愿服务等特色惠农科普活动成效显著。青岛市反邪教宣传日(周、月)活动扎实开展,推出反邪教主题原创微电影《咕咚》,市民防范邪教意识和能力显著提升。

聚力全域协同,科普动员更加充分。成立青岛市科技志愿者协会,组建374支科技志愿服务队,吸引3万余名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事业。评选150名专家、60个团队组建青岛市科普专家库。针对重点人群,深入实施“银龄科普行动”“蒲公英科普行动”“农民科普行动”“产业工人科普行动”。构建快速响应、联动有力、平战结合的应急科普宣传机制,组织“抗疫有我·科普在行动”系列活动,开展科普知识精准推送,线上线下惠及公众248.6万人次。推出《魏世杰科普丛书》《海洋科学家手记》《海洋探秘》等精品科普图书,与央视科教频道联合策划原创科普节目,播放量超亿次,优质科普内容传播更加广泛。

五、聚焦深化改革创新,全面激发科协事业创新发展活力

推动科协治理能力全面提升。制定《青岛市科协系统改革实施方案》,优化科协组织机构设置和人员设置,提升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在常委会、全委会委员中的比例,深化科协所属事业单位改革,服务能力和发展活力显著增强。加强学会治理,出台市级学会组织通则、学术会议管理办法,成立海洋科学学会联合体,学会组织活力持续激发。

推动基层科协建设全面加强。10区市科协全部实现独立建制,各级科协工作保障能力有效提升。制定《青岛市全面提升基层科协组织力“N+1”工作实施方案》,在全市10区市136个镇街成立科协组织。高校科协和企业科协建设步伐加快,其中建设高校科协20家,累计建设园区、企业科协289家,有效接长服务手臂,形成工作链条。

推动建功立业活力全面迸发。完善选人用人机制,锻造政治过硬、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科协干部队伍。加强干部结对共建、体悟实训、挂职交流工作,为干部在基层淬炼成长提供舞台。深入开展“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大力倡树“严真细实快”的工作作风,引领科协干部以“事争一流、唯旗是夺”的精神状态,提升“四服务”能力,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科协力量。


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