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科协:凝聚科技工作者力量 服务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3-10-23

来源:东营市科协

浏览次数:

近年来,东营市科协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和视察东营重要指示要求,落实省科协九大工作部署,立足科协“四服务”职责,深入推进人才科技融合发展,不断推动创新要素有效流动,团结引领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在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和科技创新示范城市中建功立业。

一、聚力建家,提升服务,凝聚科技工作者智慧力量

东营市科协立足打造新时代科技工作者之家,聚力实施“强纽带行动”,搭建人才交流平台,建强人才服务阵地,以热忱服务引导广大科技人才爱党报国、敬业奉献、服务人民,在服务科技工作者上实现了新突破。

畅通沟通渠道。组织开展东营市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实施《市科协干部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制度》,及时掌握科技工作者情况,畅通诉求渠道。建设并上线“东营智慧科协”,开辟网上科技论坛,搭建科技工作者信息化服务平台,推进线上、线下科技工作者之家融合发展。

完善基层科协组织。目前,东营市科协所属市级学会(协会、研究会)22家、企业科协45家、园区科协3家、高校科协4家。成立市科协社会组织党委,主管的市级学会全部建立党支部,打造“科技创新攻关党建联盟”;面向企业开展“党建+科技创新”系列活动30次。建成投用东营市科协创新发展智库,入库专家60人(其中4人入选省智库),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化工、现代高效农业、医养健康和科学教育等6大领域。

持续强化鼓励激励。定期召开科技工作者座谈会、走访科技工作者,通过主流媒体广泛宣传优秀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策划举办“众心向党 自立自强——党领导下的科学家”“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涵养优良学风”科学家精神等主题展览,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近年来,共表彰青年科技奖10名,评选优秀青年科技人才30名,其中9人获“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山东省青年科技奖”以及山东省企业“创新达人”等荣誉。

二、汇聚资源,搭建桥梁,助力创新驱动发展

东营市科协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积极衔接国家级、省级学会高端资源支持,实施“协同创新行动”,在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上打造了新亮点。

汇聚创新资源,搭好创新平台。积极推进“科创中国”、企业科技信息应用等平台共建共享,先后与30多家上级学会、12家科研院所建立紧密型合作关系,柔性引进26个高层次人才(团队),搭建15个引领助力、创新创业平台。

引进高端人才,当好“科技红娘”。先后开展“科技红娘”“智库专家企业行”活动100余次;针对80余家科技型企业,开展技术会诊和咨询服务60余场次,实施“会企合作”项目32个;打造“气凝胶保温”服务企业科技创新品牌,为企业增效8000多万元。

促进科技交流,办好学术论坛。组织承办“泰山科技论坛”5期,其中第389期被评为“2022年泰山科技论坛优秀项目”。以“搭建材料科技平台,助力东营经济发展”为主题举办东营首届云上科技论坛,参与人数突破50万人次,为东营提供了一场“引才聚智”的新材料科技盛宴。组织市老年医学学会、市医学会、市心理学会等学会举办“黄河三角洲老年医学论坛”等学术活动200余场,1万多名科技工作者参与其中。

推广科技信息,做好科技培训。依托中国科协、国家知识产权局平台,提供2500万条专利信息免费检索使用,配套专家指导、知识产权导航等相关服务,举办“创新驱动发展”等知识产权宣讲培训28场,培训企业的高管和技术负责人1000余人,共引导动员150多家企业注册使用专利信息数据,企业产生新技术25项、新产品14个、新专利38项,为企业增效2000多万元。

三、精心选种,示范推广,精准服务乡村振兴

东营市科协聚焦乡村振兴科技需求,聚力实施“优质种源进农家”行动,积极融入打造沿黄沿海盐碱地特色的乡村振兴东营样板,为乡村振兴提供精准有效的科技服务。

组建了山东省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共同体东营甘薯花生产业服务团、市科协乡村振兴科普服务团,涵盖本地涉农专家并吸收省农科院、山东农大、青岛农大人才资源,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紧扣农民需求,开展科技服务,组织专家围绕优质小麦、果树、甘薯等产业,开展“点餐式”科技培训、科技指导服务160多次,引进、推广新品种32个,改良技术14项,为农民增收提供精准、高效服务。

聚焦培育盐碱地优质种源,连续两年组织实施“花生、甘薯耐盐碱品种(品系)筛选试验”,筛选出适合在东营市中轻度盐碱地种植的优质甘薯品种(品系)5个、花生品种7个;团队专家王晶珊教授在本市培育的高油、高油酸、耐盐碱花生新品种宇花18号于2022年9月入选国家粮油生产主导品种,2023年3月又被列入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的苗头型品种。

探索“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普及”的思路,做好辐射带动。指导建设果树、甘薯、大豆、花生等示范基地11个,总面积达6400亩。带动全市5个县区14个乡镇(街道)种植甘薯11000多亩,平均每亩增收1300多元,每亩为务工农民带来300多元收入。开展“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甘薯产业发展研究”课题,为本市甘薯产业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四、全民科普,培育品牌,助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

东营市科协紧紧围绕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这一目标,以基层科普能力提升、科普场馆体系建设、科普品牌培育打造为抓手,不断强化科普工作职能,着力构建纵向联动、横向部门联合的社会化大科普格局,以科技创新厚植科学素质沃土。

积极打造科普生态,实施“科普强基”行动。积极争取国家级、省级科普项目落地东营,共有国家“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38个、“山东省科普示范工程”项目22个在东营建设完成。探索开展现代科技场馆体系建设,指导建设社区科普馆、校园科技馆、户外科普广场56个,鼓励指导市直、乡镇、企业建设产业类特色科普场馆11个。近三年积极争取科技馆免费开放中央补贴经费1042万元,接待观众近百万人次,极大满足了市民群众对科普公共服务的需求。出台《东营市科普教育基地认定和管理办法(2021—2025年)》,认定市级科普教育基地41家,创建山东省科普教育基地10处,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区被认定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大力促进科技普及,提升市民科学素质。推动市政府出台《东营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壮大培优志愿队伍,在中国科技志愿者网注册人数达到2809人,省科普专家工作室4处。开展“科普四进”活动,深入学校、社区、农村、企业开展科普讲座和志愿服务97场。打造“全国科普日”科普品牌,动员全市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科协系统,科普场馆和基层科普组织开展各类科普活动近3500场。近年来7家单位、6项活动获中国科协表扬,22家单位、33项活动受到省科协表扬。

强化科技人才培养,深化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举办了首届“东营市青少年科技节”,征集科普作品400余份,其中机器人大赛77支队伍、300多名师生参与。组织41所中小学校参加科普教育“330工程”活动,参与云课堂学生上万人。市科技馆划归科协管理后,充分利用科技馆资源,开展高校科学营、科普研学等科普活动90余次,万余名学生参与。组织参加山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仅2022年就获全省一等奖14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11项;4个项目入围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并参加了线上展示,位列全省第一;东营市科协也被评为全省优秀组织单位。


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