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老科技专家赋能乡村振兴全年组织培训村居干部、村医1.5万名
发布时间:2023-11-08
来源:枣庄市科学技术协会
浏览次数:
今年以来,枣庄市科协、枣庄市老科协联合市直有关部门(单位)开展村居“两委”干部、村医乡村振兴知识技能提升培训,分区(市)、分批次举办培训班 50期,培训全市村居“两委”成员1.2 万名、乡村医生 3000 余名,有效提升乡村产业发展能力和基层医疗卫生水平。
一、精心谋划协同推进强保障。实行市、区(市)、镇(街)三级纵向联动,组织、科协、科技等部门横向协同,共同推动培训工作落实见效。市级层面,协调联动。由市科协、市老科协、市科技局、市卫健委、市委老干部局共同推动,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林业和绿化局、枣庄学院、枣庄职业学院、市立医院等单位积极选派授课专家 48 人。区(市)层面,精密推进。各区(市)党委、政府将系列培训纳入年度干部人才培训计划,村居“两委”培训和村医培训分别由区委组织部、区卫健局牵头组织实施,区直有关部门(单位)密切协同配合。镇(街)层面,专人负责。各责任镇(街)按照培训课程计划制定工作方案,实施培训专人负责制度,做好组织管理和相关后勤保障工作。
二、优化内容创新形式提质量。市科协、市老科协聚焦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讲师等提升培训质量的关键要素,从全局着眼、从需求着手,以绣花针功夫做实培训细节。立足实际,精选对象。立足培养造就一批扎根农村、赋能乡村振兴的“土专家”“田秀才”,市科协、市老科协计划利用一年时间,培训全市村干部、村医及农村产业合作社负责人等人员。立足需求,精选内容。培训前分区(市)召开乡镇、村居干部座谈会,充分听取基层培训需求和建议,课程设置坚持实用导向,科学选定培训内容。为提升村“两委”干部发展农村产业的知识技能,培训主要包括农副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电子商务、乡村建设、特种种植和加工技术等共性内容,同时结合当地实际需求开设一批特色课程。滕州市开设黑色食品种植加工课程,薛城区开设畜牧养殖课程,山亭区开设樱桃和桃树种植、电商营销管理、“枣疯病”等病虫害防治课程。为提升村医诊疗技能和公共卫生管理能力,培训主要包括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技术、合理用药和行医规范等内容。滕州市村居“两委”培训分 12 期在滕州市委党校和 11 个镇(街)举行,培训学员 6301 名;村医培训分三个批次在滕州市委党校集中举行,设置课程 13 门、培训学员 1283 名。立足专长,精选讲师。近年来,市科协、市老科协持续加强科协智库建设,现有 480余名副高级职称以上的老专家入选科协智库。除市直部门(单位)选派和各区(市)配备的专家以外,本次培训从科协智库聘请涵盖工业、农业、教育、医学等行业专家 46 名,并优选常年扎根基层、实践经验丰富的村(社区)书记和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4 名作为授课专家,以专业化、多元化师资力量确保培训成效。
三、强化考评持续服务显成效。市科协、市老科协利用人才、科技资源,充分发挥老科技专家专业技术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的优势,重视学以致用、成果转化、跟踪问效,持续做好培训“下半篇文章”。建强平台,赋能创新。依托 31 个老专家工作站,全力推动企业创新、产业发展,加快乡村振兴进程。截至目前,全市共明确三批老专家重点服务企业(基地)62家,其中,工业企业 34 家、农业基地 28 家。延伸链条,拓展场景。注重拓展培训内容、扩大培训对象、延伸培训链条,将培训地点从会堂拓展到田间果园等地,提升学员应用能力和实操水平。做实考评,常态服务。在扎实抓好村居“两委”干部、村医知识技能培训考核的基础上,培训成效由现场评价延长为跟踪问效,授课专家开展动态指导、个性评估 24 次,持续服务培训学员。截至目前,累计解决学员问题 136 个、难事 21件。